有時候調查能力太迅速,是會嚇到人的。看到圖書館特色書展,選書很精彩,於是詢問館員有無更詳細的內容,方便我在課堂介紹,並且放在課程數位平台。
在兼課的學校,找到老師的名字,很容易。只要用「週一、閱讀與寫作、兼任講師、男性」等條件,外加容貌描述。差不多就可以詢問到了。只是通聯的效率,很確定對方是誰的告知,有點措手不及。😄
~2024.12.16
------〈寫給五十歲的自己〉
雖然很快就要五十歲,似乎沒有特別書寫的必要,設定更遙遠的時間,或許比較可以增添未來的想像與期待。但是,這十多年來,深刻的意識到死亡不可預測,疾病無法迴避,在送走諸多親友之後,深深覺得,如何在每個當下無愧本心,寫封信給每個當下的自己,可能是更實際的態度。四十歲的我不亞於三十歲的我,依然擁有強烈的企圖,卻也開始意識到體力衰退,縱使還未到達五十歲,便可以預測五十歲的身體,早已經遠離了顛峰。旺盛的精神意志,恐怕需要配合身體的退化,找到適合的節奏,才有可能不會陷溺在懊惱中。孔子期許五十歲是知天命的年紀,並非由沒有道理。這時早已經走過壽命的中線,所有內在、外在的客觀條件都已經走下坡,如何以安適的態度調整自己,同時又能積極面向他者,沒有認清時勢、運命的既存現況,沒有足夠的生命智慧,恐怕無法達成。知天命也就成為五十歲的自我期許。
------
國小、國中很無聊,有時候會到草地,找尋卵囊,帶回家孵化。當時不會區分蜘蛛、螳螂卵囊,僅是同學們口耳相傳的經驗之談,會孵化出什麼,全憑運氣。
今天的踏溯,有些同學因為看見螳螂而欣喜,鼓起勇氣觸摸,還期望它會從一個手掌,跳耀到另一個手掌。完全沒有概念的對話,很有趣。😄
常常會想,網路世代的資訊氾濫,看起來視野曠闊,但是,都僅止於螢幕(和紙本書面差不多)。生活環境的改變,讓他們失去了很多真實的身體體驗。又賦予「踏溯」課程另一個意義。
~2023.12.16
~2023.12.16 在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2023.12.16 在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叫太陽起床,迎接「踏溯」,每週都有充實、精彩之處。
~2023.12.16
~2022.12.16 寶可夢過聖誕節🎄😄
1.「2022觀音信仰及其合祀神祇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大)線上
2.「文本、敘事、經驗與修行:佛教禪修研究國際研討會」(法鼓)線上
3.方廣講座:趙飛鵬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淨土思想的現代意義」(興大)現場
這學期也幾乎聽了「漢傳佛教四百年系列演講」所有場次,認識當前的研究成果。
維持陌生感的好處是,充滿著疑問,總有些不被制約的想法。辛苦!但是有趣。
~2022.12.16
------
~2022.12.16 午后的短暫艷陽☀️
其實,有些時候只是任性的拿起手機,按下快門而已,沒想太多。有些時候僅是直覺,好像看到了有些什麼,又不確定是什麼,先拍再說。遊戲遊戲。
第一張是停紅綠燈的空檔,土地公在路口「愛東港,就別亂丟垃圾,神明都在看」。第二張是路過的狗,無視於旁人的擦身而過。
~2022.12.16
~2022.12.16
~2020.12.16 在屏東老人文康中心。
~2020.12.16 在屏東夜市。
(2020.11.15-2021.02.28 )
#持續100天的攝影
#PictureChallenge100
~2020.12.16
~2018.12.16 柑仔店(雜貨店)
B&W photo challenge, Day 2/5
鄭大衛 nominated me to post a black and white photo 5 days in a row.
(This image was taken in Chiayi, Taiwan.)
~2014.12.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