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2.7 重新認識自然

~2021.2.7
-------
每天拍照分享,持續100天的攝影。(Day 84)
(2020.11.15-2021.02.28 )
#持續100天的攝影
#PictureChallenge100
~2021.2.7
------
2/8-10[在地方好]店休
進行戲院的田野調查,敬請期待。
~2018.2.7
------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講題:電視媒體的原鄉想像
──談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O’rip 慢‧生活》的[緩慢]意識
講者:鄭中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時間:2018/02/07(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參考資料:PDF全文下載:
鄭中信(2015)[電視媒體的原鄉想像──探析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O’rip 慢‧生活》節目製作的「緩慢」意識]
~2018.2.7
------
擁有重新認識自然的意識並不容易,訴諸於行動瞭解自然的樣貌更加不容易。尤其,昆蟲與花卉的體積較為嬌小,很容易習以為常的用幼時教育的既定「成見」,簡化理解自然界的樣貌。如果再重新抱持著好奇的赤子之心,在細微的自然觀察中,可以發現生物諸多陌生而新奇的樣子,看見欣欣向榮的生命情境。

這是2010年10月12日於高雄鳥松濕地公園拍攝的照片,當時花叢中滿是蝴蝶,步道外的華他卡藤植栽上,滿佈淡小紋青斑蝶幼蟲,蜜園植物區中僅僅兩株的柑橘小樹,也有許多鳳蝶幼蟲分佈。

這個時期的昆蟲攝影構圖,總是習慣將主題放置到旁邊,故意讓背景模糊,襯托出被攝者的樣貌。我喜歡這張照片,因為,即將結蛹的翠綠色鳳蝶幼蟲,躲藏在深綠的樹葉周遭,在驟雨初歇的陽光照耀下,散發著光輝。如果順利通過風雨、蟲蛀,大約經過兩個星期,便可以羽化成為蝴蝶,進而繁衍生命。整體色調柔和,幼蟲在保護色的包覆之下,與植物融為一體,可以看見植物的包容。(照片是由動態影像擷取而來,所以畫素較差)

茲回應North Huang「2012年2月2日美濃練習拍波斯菊」相簿中8/10關於小蜜蜂與黃色花朵的特寫畫面。喜歡這張照片的黃,以及物種之間施予的關係,有種溫暖的感受。 

~2012.2.7 在高雄鳥松濕地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4.18 致 數位發展部

致 數位發展部(FaceBook遭不當停權): FB被停權的原因,是因為在2025年2月18日收到訊息,提到有IG的陌生帳號(votagclarkjames)違反規則,因此我的FB帳號遭到停權。但是,那並不是我的IG帳號與名稱,我的FB帳號卻因此牽連,遭到停權。(詳見夾帶檔案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