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1.13 爸爸的海水井

~2025.1.13

------

~2024.1.13

------

這是我的故鄉,國小遊戲、國中遛狗看夕陽的地方,投票返鄉,近鄉情怯。尋找爸爸的海水井,飲水思源,但早就不確定所在位置。

爸爸是進駐枋寮養殖專業的第一批人,當時資源有限,為人憨厚的他,同意分享資源,與鄰居分享水井,安裝轉接閥、連接管。放眼望去,沒幾隻海水管有共享設計,這也成為尋根的線索。

看海思念故人,檢視誠實、誠懇的教誨,遠離喧囂。

備註:吳政璋所拍攝的「臺灣美景」,曾經在這裡取景,也錄製錄像,讓人知道無臉男的攝影方式。(搭配後製槍聲,背景音樂是垃圾車少女的祈禱)但我稱中華大排的管路是「陸地珊瑚」,因為壓在下面的水管無法維修,只能放棄,只好再往上加裝一隻新管。久而久之陸地上的海水管,比海水井還多。

~2024.1.13 在枋寮大庄-海鷗公園。




------

~2024.1.13 在落山風之吹風看海地 The Luo Shan Feng Recreation Area 。







------

每天拍照分享,持續100天的攝影。(Day 59)
(2020.11.15-2021.02.28 )
#持續100天的攝影
#PictureChallenge100
~2021.1.13


------

開始的地方
~2020.1.13 在醒靈寺。


------

背影 😊
~2020.1.13 在國道三號 東山服務區。

------

「加害者公然袒露欺凌人性尊嚴的壓迫性格,甚至以此為傲,以致讓受壓迫的群體產生受害意識,進而群起反抗。在這次的例子裡,反抗的武器是選票。難道,眾人以群力成功阻擋了加害者進一步的侵略,竟要反過來感謝加害者?」


彭仁郁(2020.1.12 FB)

昨天被無畏強權威嚇利誘、堅守自由民主的台灣人逼出眼淚(好辣,本人哭點很低)。大家都心知肚明,817這個奇蹟般的數字,真的不(只)是為了小英或民進黨。

國際記者會上,一向勇於揭露中國侵害人權事實的BBC記者John,問了一個看似劇透,但其實有倫理爭議的問題:蔡的勝利是否要感謝習近平?!

加害者公然袒露欺凌人性尊嚴的壓迫性格,甚至以此為傲,以致讓受壓迫的群體產生受害意識,進而群起反抗。在這次的例子裡,反抗的武器是選票。難道,眾人以群力成功阻擋了加害者進一步的侵略,竟要反過來感謝加害者?很好奇約翰先生究竟如何理解代議民主制度的遊戲規則?難道,人民選出能代表大多數人抵抗強權的有效代言者,最終的意義只是使代言者獲得個人的政治利益?約翰先生可能想要逼使小英承認她的群眾支持度來自對岸的文攻武嚇(小英在勝選感言中其實再三強調這點,相信是有自知之明),但是他忽略了台灣民眾也同時在聆聽一位來自前殖民老民主國家的記者,是否能夠理解這個在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局勢下,試圖站穩自己腳跟的蕞爾小國,有多麼在乎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民主自由。尤其是在他家鄉的政客們,多次以高規格款待習近平,而刻意避開中國正發生的人權慘劇。當世界上許多老民主國家對中國說Yes,而台灣這個沒有正式國際地位的小國竟敢說No的時候,我們希望記者理解這個No!背後的重量和複雜度。

當晚在民進黨總部前,周身的人們幾乎都聽得懂英文,當場口譯妹妹沒有忠實的翻出約翰先生的問題,只委婉摘要成蔡總統要如何處理未來與中國的關係,我聽到身邊一堆小驚嘆和騷動,彷彿在說可惜了,很想聽聽小英會如何回應。

我很想告訴約翰先生,只有無良的犬儒主義政客,才會感謝加害政權拉抬自己的選情。真正應該要感謝的是香港朋友,他們在第一線為我們揭露、並繼續承受著中國極權統治者的傲慢、殘酷和蠻不講理。眼前在香港的血腥鎮壓和白色恐怖,喚醒了台灣集體歷史傷痛記憶,讓我們鮮明地回憶起,這裏的民主自由,首先是依靠少數醒覺者的披荊斬棘,付出多少生命與血淚才換得。即使台灣暫時避免了未來四年極可能漸進發生的人道災難,如吳介民老師、沈伯洋老師和其他專家的研究觀察,不論是明是暗,中共早已是台灣民主選舉的重要玩家。也正因為如此,島上的舊威權政治勢力仍舊強悍,只要他們繼續扮演與中共協力、抵制台灣自決力量的角色,便可擁有源源不絕的龐大資源。這意味著,要能長久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乃至朝向更進步、更能保障弱勢人權的社會,需要有更多的人共同參與政治共同體核心價值的打造工作,願意徹底反省過去威權統治的種種不義作為,辨認至今仍根植在各層面制度和思想中的威權遺緒,才不會重演迫使少數理想先行者以生命為代價,去捍衛大多數人的自由與人權的恐怖歷史。

昨晚聚集在民進黨總部前的香港朋友們,高舉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與台灣人一起歡欣鼓舞,他們把這場選戰當成自己家鄉戰場的延伸。離場時,許多台灣年輕人也加入他們,交雜著中文和粵語一起呼喊口號。淚腺再度失守。這證明了年輕世代的政治認同,早已超越族群、地域,民主+自由+法治+人權,將是下個世代共通的語彙。

~2020.1.13

------

屏東公園東路底的水塔,是日本時代蓋的,建立於昭和11年(民國25年, 西元1936年),是屏東的重要地標。很高興在地方人文飲食館可以和水塔比鄰而居。(屏東自來水廠)
#用影像支持屏東數位典藏 #屏東自來水廠 #水塔 #阿緱 #地標地景
~2018.1.13

------
星期六(1/13)偷懶沒開店,先是跑到 屏東菸葉廠 ,逛 南風市集South Breeze Market ,很開心認識一些新朋友( 愛讀繪本屋, 日青咖啡牛奶館, 質印 Qualissence - 數位微噴輸出, 隨緣天然榖粉食品 ),也將元旦沒看完的中山堂展覽看完。
然後,匆匆吃了晚餐,便到 順順堂 參與 屏東五十名所 分享會 了解老屏東人的故鄉記憶。不只是主講者陳信宏先生鉅細靡遺的分享繪畫過程,會後也很感謝老闆熱情的介紹順順堂的故事。收穫滿滿,很充實的一天。

~2018.1.13 參加南風博物-屏東文化館雙年展,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

------

搶攻山頭,然後坐吃山空。
這種不一樣,依然是在保守的意識形態下運作的。
或許那一時的驚艷,可以奪得掌聲,但是,仍然不是進步。
進步的創造,是觀念的變革,在既有的框架中便可以展現。
雖然,必然會遭受傳統勢力的猛烈抨擊。
而現在的傳統,在過去也曾經是進步。
那觀念的改變,如何在同一個世代的生命中持續發生,恐怕才是真正的課題,也將會是個艱苦的歷程。
反觀自己,究竟可以接受多少次核心觀念與態度的改變,那自認為的改變,是否是真的改變。我完全沒有把握!

備註:再貼一次有趣的動畫,可以猜想法國教育的方式,可以推測為何法國的作品,處處可以看見哲學的演繹。(另外,推薦《十分鐘前》、《十分鐘後》這兩部影片,分別約有6-8部10分鐘左右的短片,都很不錯。)
【法國動畫】La Revolution Des Crabes 蟹走革命

~2016.1.13


------
人,總是有各種奇怪的自虐形式,竟然因為寫論文而極度的亢奮,完全捨不得睡覺......。這種燃燒小宇宙的方式,對身體實在不太好。
~2015.1.13
------
天啊!我竟然在自家學校首頁看見這個!!!
102學年度 「公職養成學分學程」招生簡章......
真想補上[OO補習班招生中]這幾個字,然後附上歷年榜單,或是師資陣容什麼的。
~2014.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4.11

  ~2020.4.11 在美濃中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