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1月4日課程博覽會的照片,眉飛色舞的說了什麼🤔?忘記了!😄
~2025.1.20
------
呂玠鋆 陳泓屹 蔣龍祥 / 採訪報導〈立院20日續審總預算案 拚21日休會前完成表決〉(《公視新聞網》2025.1.20)
結論先講「立法院會20日繼續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朝野激烈攻防。通案部分,日前藍白立委刪除939億多元,約占總預算的3%;其餘上百多個提案,包括刪減台電千億補貼、凍結國造潛艦後續艦的預算,要趕在休會前完成表決。民進黨喊話要為人民福祉搶救預算,但在野黨則重申,是要看緊人民的荷包。卓榮泰20日第2度舉行記者會,痛批在野黨如此刪除預算只會「親痛仇快」。」
~2025.1.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期藍白提案大幅刪除中央政府多筆預算,民怨延燒。日本《產經新聞》前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直言,在野黨的職責是監督政府,而不是毁滅國家,如果不滿執政黨任命的部長,就要求撤換部門的負責人,甚至提出倒閣,才是民主政治的常態。
矢板明夫19日晚間在臉書發文,「國會擁有多數的台灣在野黨,正大刀闊斧地在刪減預算,好像要摧毁這個國家。當全世界的民主國家紛紛增加國防預算,企圖和邪惡擴張勢力對抗的時候,處於最前線的台灣,國防預算竟然被刪減。當美國加州大火正在熊熊燃燒的時候,有一些立法委員竟然想刪減消防預算。當全世界剛剛走出新冠肺炎的陰影,有些人竟然要刪減防疫預算……。」
他接著說:「如果台灣的國家財政困難,沒有錢所以不得不縮減開支的話,這些做法尚可理解。但台灣的財政狀況放眼全世界,是絕對的優等生。到去年為止,已經連續7年的總決算歲入歲出有賸餘的情況下,在野黨想方設法不讓花錢,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政府做事』。」
「比如說,有國民黨立委批評數位發展部,在打擊網路詐騙這件事上做得不好,就把預算全部砍掉以示懲罰。但是,如果數位發展部今年一年不能做事的話,其結果,一定是詐騙集團更加肆無忌憚、網路詐騙案翻倍地增加。受到損失的,將是在台灣生活的一般民眾。這就是在野黨想看到的結果嗎?」
矢板明夫最後表示,「在野黨的職責是監督政府,而不是毁滅國家。如果認為政府的某個部門做得不好,要求執政黨『撤換該部門的負責人,換上更有能力的人』,才是民主政治的常態。如果在野黨認為,執政黨任命的大多數部長都做得不好,那麼,結論就更簡單了。就應該提出內閣不信任案,倒閣,要求更換所有的內閣成員。恰巧現在台灣的在野黨,又擁有國會的多數,有能力可以倒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龔卓軍(FB)2025.1.21
如果要討論的是國家、地方政府與國際合作的文化補助與政策計畫,我們單純拿(有人提到的)西班牙與西班牙和歐盟國家之間的合作文化藝術計畫、藝術節補助政策現況,可以參閱以下幾種聯結。差不多100年前的藝術史上的例子,就先不提了。
如果單單用第一份2023年西班牙藝術家與文化專業人員國際移動On the Move這個計畫中PDF的第10-14頁去看,西班牙並沒有任他們的藝術家與文化專業人員自生自滅,而是有國家型、地方型、私人基金型、外國文化機構與國際機構合作型、文化中心駐地型、外加型,超過六種大類300種以上的各項補助。可是,為什麼我們上一輩的文化藝術先進,自己在國家或市立美術館辦展覽或被典藏,卻在這個與中共代理人鬥爭的環節上,要我們的青年藝術家和文化專業工作者在創作時不要去想國家補助,甚至要把公視文化部視覺藝術國藝會整個預算廢除凍結算了呢?我不能理解這樣的心態是什麼。
不談韓國與日本的積極補助多元補助。連西班牙的一個群島自治區都有當代藝術家的「國家補助」(見第二個聯結),更不要說歐盟國家如何在文化藝術上合縱連橫其跨國的大型藝術節與串聯計畫了。(第三個聯結)請大家打開下面的幾個聯結。當然不止於此,太多這樣的事實了。你如果要說這些國家沒有藝術文化的「國家文化藝術品牌代表」每年被推選出來去國際間亮相,或是透過支持某些藝術節使之成為國際藝術家對話的平台,然後努力經營這個藝術節品牌幾十年以上,漸漸使之自立,那真的是昧於事實了,只是,文化藝術選推出來的必然是展示平台、個人藝術家或團體,文化政策應止於扶助成長的角色,並不直接代表什麼樣的意識型態。如果立法委員硬要說這些美術館與藝術節平台、個人、作品有意識型態,那麼這可能就是一種意識型態審查了。
我很同意以下的推論(我也喜歡偵探故事):中共代理人第一步的策略,就是破壞掉原本走向多元社會的台灣,正在走向自身多元史觀的台灣社會,這個毀國滅政的文化戰略就是先讓台灣社會成為一個價值觀非常單一(我就是沒有在看公視啊不然你要怎樣)的社會,把中南部和原住民的雜音去除掉,往中北部集中權力資源分配(立法院大於一切),打造以表面小聰明爭近利短線短影音網紅操作為主的盲眼之國(非理性濫刪預算案),製造當許多似是而非的爭議與動盪之後(沒有理由反理性的教訓式刪預算理由),接下來這個一元化的社會就會趨向兩極化而比較好操作,收買,威脅,讓KOL朝向投降主義,達成與目前中國共產黨政治上的統一目標。而文化與教育、警消與國防,前者為心防與後者為武防,正是兩個最重要的環節,香港的殷鑑不遠,香港的友人兩三告誡我的,讓我跟隨FredChiu貼出的討論文字,做成以上的推論。
~~~~~~
《法國世界報》的文章:(2025.1.25)
『儘管面臨中國威脅和川普施壓,台灣仍削減國防預算』
台灣立法院凍結了軍隊現代化計劃的重要部分資金。這項決定受到賴清德總統的強烈批評,他希望在面對北京時增加軍事資源,但並沒有獲得國會多數的支持。
事情發生在極不適宜的時刻,但國內政治的考量有時無視國際脈絡。儘管中國威脅侵台,新上任的美國總統要求台灣為其國家安全支付更多費用,台灣仍舊削減了國防預算。
1月21日星期二,就在川普在華盛頓就職幾個小時後,台灣立法院在二個在野黨聯盟主導下,刪除並凍結了軍隊現代化計劃的重要部分資金。
台灣立法院於週二通過的國家總預算,將行政院的提案削減了6.6%,即超過60億歐元,創下史上新紀錄。政府警告,此百分比並未充分反映實際影響,因為大部分預算乃屬固定支出,特別是公務員的薪資並不受削減影響。週二,賴清德總統表示,政府原計劃的新增業務預算中已有35%被刪除。
部分項目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今年原本分配給一項重要潛艇開發計劃的一半預算已經受到影響:這些資金只有在立法院要求的評估完成,並且在第一個原型成功進行首次海試後才能解凍。
+++ 無人機工廠計畫暫時擱置 +++
同樣地,政府計劃在本島西部建設無人機生產工業園區的30%資金被凍結。鑑於無人機在烏克蘭戰爭中的重要性,台灣啟動了這個計畫,以趕上中國的步伐。此外,軍隊宣傳預算的60%被削減,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警告,這將影響島嶼應對中方對其進行資訊戰的能力。賴總統對此表示擔憂,將台灣比喻成一輛沒有燃油的車和沒有煤氣的爐子。他總結道:「這不僅會在國際上引發對台灣自我防衛決心的疑慮,也會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政府解釋,這也可能對派遣軍事人員進行海外培訓產生影響。行政院長卓榮泰於1月23日星期四稱這些預算削減為「自殺式的」,並指出:「這應該讓中國十分高興。」
自2024年1月總選舉以來,台灣政壇嚴重分裂。現任總統賴清德為民進黨,他當選為國家領導人,但他的政黨在立法院未能獲得多數支持。賴清德對中國政權持批判態度,想增加台灣的軍事力量,同時也希望使其更融入全球經濟,以威懾北京控制該島的企圖。主要反對黨國民黨(KMT)支持親中政策,並與選舉期間崛起的第三勢力台灣民眾黨(TPP)結盟,形成國會多數。
他們共同對賴清德及其政府施壓,尤其是在TPP創始人柯文哲於2024年12月因貪腐被起訴後。立院多數已經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規定15名大法官出席人數不得少於10人,阻礙了憲法法庭的正常運作,同時拒絕了新大法官任命提名案,現僅有8名大法官,另外7名法官任期屆滿後無法替補。憲法法庭曾阻止國民黨提出的一項旨在擴大立院對政府控制權的改革,在此期間雙方立法委員甚至發生了肢體衝突。
+++ 軍事演習 +++
在預算問題上,國民黨立委表示他們的目標在於減少浪費。但這些削減也影響到其他部門的支出,特別是外交部,其業務費預算的一半(不含工資和固定支出)被大幅削減。總統府的業務費,以及能源價格補貼也成為削減的目標。
但政府尤其擔心國防預算的刪減對外傳遞出的訊息,無論是對北京(其目標是必要時透過武力奪取該島)還是對新的美國政府。近年來,中國軍隊在台灣周圍頻繁進行軍事演習,其戰鬥機日常進行的逼近行動已成為常態。
川普在競選期間不斷敦促美國盟友在軍事領域支出更多,特別將目標對準台灣。他在2024年7月16日接受《彭博商業周刊》採訪時表示:「我認為台灣應該為其防衛支付費用。」並補充道:「你知道,我們和保險公司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2025年的初步預算提案中,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45%,台北也希望向川普表明這項訊息已被聽到。
「台灣每年應至少投入5%的GDP,以動員全社會為戰爭做好準備,」前美國五角大樓官員埃爾布里奇·科爾比在2024年9月的X平台上如此寫到,他後來被任命為新美國政府的國防部副部長。
2024年6月,美國宣布與台灣達成協議,出售一千架小型自殺式無人機,當時台灣正努力發展其不對稱戰爭武器,以應對一支無比強大的中國軍隊。根據台灣媒體報導,政府希望將額外的訂單整合到預算中,這原本不會讓美國新政府感到不滿。台北如今卻發現,最快要等到2026年,才能宣布新的國防採購案。
法文原文:
MALGRÉ LA MENACE DE LA CHINE ET LA PRESSION DE TRUMP, TAÏWAN SABRE SON BUDGET DE DÉFENSE
~2025.1.25
~~~~~~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在經歷中國國民黨、民眾黨漏夜砍預算後,立法院如期於今(21)日完成總預算三讀,並宣告休會。然而,原本依法應該在 11 月 30 日前就完成三讀的總預算,這次因為藍白以「禁伐補償」為由杯葛 6 度退回,直到 11 月才開始處理。委員會審查完進入協商期後,國民黨及民眾黨又合力提出案海攻勢,出現許多理由、金額和項目都令外界匪夷所思的提案。
在民意壓力下後來雖然出現撤案潮,但仍有 700 多案進入表決大戰並在藍白聯手優勢人數下通過。期間更出現邊表決邊改提案、沒看到修正文字就表決等荒腔走板的議事失序。
三讀後,由於表決的混亂狀況,各界對於實際刪減預算都霧裡看花。不管行政部門或立法院至今無法統計出正確數字,只能推估個大概。就連聯手合作的藍白二黨也不同調,國民黨宣稱刪除 1075 億,民眾黨卻宣稱刪除約 2000 億。一直到最後才有刪除約 2075 億元的數字。
其中,藍白大幅刪除、凍結部會維持日常運作的業務費,甚至數發部、NCC、陸委會預算被刪成剩 1 元,都讓各部會哀鴻遍野。民進黨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更指出,藍白設下「院會解凍」的高門檻,就是用凍結包裝刪預算。
國民黨總召傅崐萁:大罷免我們完全不怕!
傅崐萁於三讀後宣稱,國民黨這次專業審查嚴格把關,總共刪除了 1075 億,佔總預算的 3.54%。他也痛批行政院長卓榮泰:「多麼沒有國格的閣揆,在那邊呼天搶地、鬼哭神號,說沒有辦法執政、會癱瘓政府。」他認為,才刪千億怎麼會癱瘓政府?
傅崐萁指出,總統賴清德上任後不外乎用 5 種方式:釋憲、覆議、杯葛議事、罷免威嚇、動員群眾包圍國會,來壓迫全國人民和在野黨,完全看不到一點善意的溝通和連結,這是對臺灣民主最錯誤的一個示範。他也說,大法官全面沉淪,成為「賴清德後宮禁臠」。
面對大罷免潮流,傅崐萁也自信表示「我們完全不怕!」他說,「賴清德們」對在野黨的打壓,國民黨會為台灣民主奮戰到底。
民進黨幹事長吳思瑤:藍白報復式砍預算,唯獨沒動立法院
對於傅崐萁宣稱只刪 1075 億、佔總預算 3%,吳思瑤痛批:「怎麼審查完的數字就可以說謊?傅崐萁身為黨鞭,到底真的不知道,還是刻意帶風向?」她質疑,難道完全忘記了上週藍白就通案刪除 939 億,就已經 3%?最起碼要相加吧?怎麼連自己砍了多少錢都不知道?
吳思瑤指出,到現在為止沒有人可以計算出被凍結、刪減實際數字,目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試算的文件,還有很多數字要進一步釐清,目前立法院和行政院都沒有一個精準計算。再加上凍結數,必須要以刪減後的金額作為母數,目前更是無法統計,因為狀況真的太混亂。
吳思瑤表示,這次審查不但讓進步性法案無法體現在預算上,反而復辟、退步弱化。像是賴清德提出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台灣、氣候變遷等國家希望工程的預算都被大幅削弱。有關轉型正以的黨產會預算,甚至出現刪減數大於原列數的荒謬狀況,國民黨到底多恨黨產會?
吳思瑤也點出這次預算審查的 5 大惡例,包括:史上最高刪減、凍結額度,且「院會解凍」的高門檻讓解凍難上加難,實際上就等於刪預算。第二,這次付委審查過程,也是拖延最長的一次時間,等於嚴重壓縮委員會討論時間。第三,各委員會認真審查出來的提案,最終表決都被推翻,也讓委員會中心主義被踐踏。第四,沒有討論和協商,就直接表決輾壓,藍白故技重施。第五,黑箱提案再現形,前一刻提案下一刻表決,審查過程也是荒腔走板、充滿程序瑕疵。她感嘆,這樣的預算審查到底哪裡有專業?嚴謹?。
「謝謝公民社會,利用這週末大家站出來,自己的預算自己救!」吳思瑤指出,這次顯現隱形席次是多麼強大,迫使在野黨檢視自己的提案,雖然遺憾最後刪減數還是很多,還是可能癱瘓執政,但至少止住了可能的「大失血」。
吳思瑤也只指出,在表決過程中,頻頻寫白板讓黑箱提案公開透明。但可笑的是,不僅是在跟社會報告,同時也是跟在場的在野黨告知,因為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表決什麼。
藍白大砍各部會預算,各部會的施政都受到非常大的戕害,而昨天唯一沒有任何預算案的機關就是立法院自己。吳思瑤批:「要砍預算,立法院業務費是否也比照凍結?身為立委專業蕩然無存,都不用刪自己的預算?令人遺憾。」
預算凍結只要解凍就好?
吳思瑤指出,預算解凍一般都是在委員會,這是過去慣例,很少有到院會層級,這就是貫徹「委員會中心主義」。另外,解凍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包括「書面報告」送達就自動解凍,或者要「專案報吿」,但通常不論書面或專報解凍,都是在委員會層級。
然而,這次像是潛艦國造預算案,藍白提出罕見的必須到院會解凍。吳思瑤指出,藍白首先可以在程序委員會上擋案、排案都排不進去,這已是這屆藍白的惡劣慣例。另外,就算排進院會,也可以利用「變更議程」等表決手段延宕。最後,依照目前朝小野大的席次狀況,用凍結包裝刪減的意圖再清楚不過:「目前到現在民進黨表決都輸,大家相信未來院會藍白會起義來歸嗎?這是騙三歲小孩!送院會才能解凍,這等於預算送加護病房。」
蔡英文曾言「預算砍掉 10%,政府會活得好好的」?
前民進黨籍總統、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2012 年曾言:「預算砍掉10%,政府會活得好好的。」也被藍白兩黨當作此次審理預算的護身咒。對此吳思瑤澄清,這番話的時空背景,當時台灣面對經濟劇變,蔡英文當時主張必須從預算制度重新調配下手。至於民進黨從來沒有說要把中央政府總預算砍 10%、20%。以 2012 當年總預算來說,只砍 165 億、約佔總預算 0.8%。
吳思瑤指出,從馬英九到蔡英文執政 16 年來,理性監督下的平均刪減預算為 1.19%,大概落在 200 億、沒超過 300 億。她痛批,用蔡英文不相干的言論來合理化藍白亂砍預算、造謠,令人難以接受。
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就在臉書上公開發文,指出政府預算是分科目的,每個科目會對應的經費,比如機構的汽車是歸類在設備費、司機是人事費、汽油是業務費,而這次總預算審理的問題是,這些費用刪除都針對必要科目。假設油費被限制,是怎麼要叫司機開車出去執行公務?
連賢明指出,一般進行預算調整,通常就會留下一個「流用」可能,讓機關在總金額不變的情況下,可以自行調配預算,這樣相對影響就比較少,以這個例子來講,可能就晚點買新車子就可以解決。
但連賢明強調,這次的預算「指定科目且不能流用」,也就是沒有自行調整的可能。這樣結果和刪除總體預算10%沒有兩樣。他質疑,沒有油錢要怎麼運用這些汽車和司機?「你會想像台積電跟員工說,我買最好設備給你,也給你很好的薪水,但是公司要請的外國顧問的旅費都不能報?」
連賢明感嘆,最糟糕的是,因為刪除 10%的油錢,最後只好將汽車和司機閒置,然後再來指責說行政機關一堆冗員和浪費。
面對網友質疑今年政府預算從 2.8 兆增加到 3.1 兆,代表政府預算編列浮濫?連賢明指出,只要台灣 GDP 成長,政府支出跟著成長是很正常。像是 AI 趨勢、國防預算,都需要回應國際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今年公教人員要調薪,政府人事費用也一定會成長。他認為,用政府費用成長來說預算編列浮濫,這個講法很牽強。
------
【請轉傳】請全體國人,十萬火急連署罷免,最好大家轉傳,最好10天內完成。因為2月3號前送連署書,依照舊的罷免門檻,才有可能罷免成功。
~2025.1.20
~2025.1.20
竟然犧牲國人健康權益,這已經是不分年齡、族群的無差別攻擊。
衛生福利部(FB)
#懇請讓全民安心就醫 #讓健保永續!
今天國會將續審114年度總預算,其中包括衛福部 #健保 預算案
目前健保預算遭凍結刪除8億元,業務費遭凍結30%
未來:
(ㄧ)2,340萬人健保卡服務恐中斷
(二)2萬家醫療院所給付恐延遲
(三)民眾無法即時掌握就醫和健保相關資訊
#懇請國會高抬貴手別刪預算
拜託大家幫忙轉傳🙏
~2025.1.20
~~~~~
羅一鈞:(2025.1.20)
各位台上的長官,還有在座媒體朋友,以及直播前面的觀眾朋友,大家好,大家早安。
很特別能夠在今天這樣一個場合,代表文官來這邊說幾句話。
那我身為防疫人--一日防疫人,終生防疫人。
這個防疫預算遭到刪減這件事情,對我們的業務推動會有很大的影響。
五年前的今天,就是指揮中心成立的時候;然後五年前再過三天就是武漢封城日,在那段春節期間,我們從事防疫工作的、沒日沒夜的加班過程中,如果沒有防疫預算的支撐,我們沒有辦法再撐過兩個月等到特別預算的三讀通過來做更好的一個運用。
所以今天立法院在審查的防疫預算,就是我們在平時要做應變、整備以及宣導的這個經費,那當然在星期五的表決通過之後,我們估計已經統刪、已經刪了1億5000萬;那今天還會再繼續表決的是我們的媒體宣導費。
我們的媒體宣導費在星期五的表決已經被刪了六成,從原來的861萬,被刪減到剩下344萬。那如果再統刪掉,我們這個全部的媒體宣導費的話,全部歸零,我們的同仁想請問的是說:「我們的防疫宣導是不是不重要?是不是不需要做?」當然我們不會不去做防疫宣導,但是我們必須要去挪其他的這些防疫經費來做防疫宣導。那我想就是說,特別會在禮拜六po文臉書請立法委員高抬貴手是說:
我們防疫有它的特殊性,平常如果不做好應變的準備跟宣導,我們沒有辦法在緊急情況發生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因應來保護我們國人的健康。
疫情過完之後,所有的國家都在增加防疫的投資,以因應下一次的疫情大流行再出現,那如果我們在這一波裡面遭到刪減,我不曉得我們的同仁要怎麼樣再去繼續的為大家做好防疫的工作?我們當然會盡可能的去週轉、去調度各……整個資源來做,不過我心中是覺得說,對於我們的第一線的防疫同仁來講,這不算是一個肯定,而是一種新的打擊。
我不是政治人物,我也不會投入選舉,我想各位委員對我的指教,我都會深刻的檢討,那也希望就是說,如果大家支持防疫經費,能夠讓我們的立法委員能夠重新檢視防疫預算到底有沒有刪減的必要,有需要我們檢討的部分我們都願意檢討。
最後我想提我們同仁的一句話,就是說:
不要澆熄國家公務員想要為國家服務的心。
以上,謝謝。
趁著年前大樓的大型垃圾清運,清理出讀大學時,同學給的除濕機。2000年以前的東西,竟然還堪用。佩服過去的設備堅固,卻也考慮尚未有節能標章的時代,這電器用品應該很耗電吧!
來這裡,準備過第四個年。意外發現,垃圾丟棄的種類,可以發現社區的人口狀態。前三年,每年都有不少老物件丟棄,家具、飾品種類繁多。那十天期間,每天都會看見有其他住戶尋物,聊往事,畫面有趣。今年,則是一件老物都沒有。
巧合的是,老物的多寡,和救護車頻率呈現正相關,今年救護車的聲音少很多。臺灣的種種漢人族群,似乎都有將往生者物件丟棄的習慣,推測大概是沒有人離世,或是搬離。(昨天在中庭聽到三位長輩聊天,提到某某某過去了、某某某不能動了;前年還能中氣十足,聊電台當兵的老伯,說話沒氣力了。)
兒童用品也是每年都會出現的東西,今年也少很多。不過,晚間都會有小孩在中庭騎腳踏車、打棒球,新生代還算是有持續遞進。
備註:現代家具大都是密集板,遇水膨脹,沒有人想重複使用。丟了就丟了。
~2025.1.20
------
~2025.1.20
------~2024.1..20 在屏東市東山寺。
------
龍之所以是龍,在於看不見全貌。
~2024.1.20
------
春節應景,漢化的(耶誕)花環。
~2024.1.20
------
當《愛在黎明破曉時》發生在自己身上,便會覺得電影反映人生。短短沒有幾小時的相處,自然而然的邊走邊聊,放鬆的談起過往種種,彷彿彼此曾經的不順遂,也只是個短暫的頓號。最終,在人來人往的車站道別,在人流中捨不得轉身,也猶豫是否回頭。既然對方心有所屬,就這樣把記憶留在心裡了。
雖然早已過了幾個月,碰到類似身形、髮型的人,依然會有漣漪。還好不多見,轉過頭、閉上眼,就過去了。
~2024.1.20
------
新年啊~期望順遂、平安、自在。
很久很久!沒有買「門神」了,今年趁著小年夜,應景買了一組傳統樣式。
紙張印刷的質感變了調,只好挑閃亮亮的雷射(35元)。看著看著!感覺像個藝術品,捨不得貼,想裱框起來。😄
~2023.1.20
------
每天拍照分享,持續100天的攝影。(Day 66)
(2020.11.15-2021.02.28 )
#持續100天的攝影
#PictureChallenge100
~2021.1.20
------
拒絕遺忘。
#用影像支持屏東數位典藏
#眷村#老屋#老樹#地標地景
~2018.1.20
------
~2018.1.20 開幕
------
聖誕節過了,再把桌上的杯子換換樣子,打個洞、吊起來,當成鞭炮串。
老婆大人的評價是「廢鐵變成柯博文」,我把這句話當成極大的榮譽。 🙂
~2016.1.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