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1.16 意圖全面癱瘓行政體系

中國國民黨「重蹈百年前聯俄容共的歷史覆轍」

江昺崙(FB,2025.1.16)
近期國民黨發動焦土式的特攻行動,很顯然可以看到國民黨戰略上的急躁與焦慮。國民黨不像是曾經提出過建國方略、三民主義的百年政黨,反而像是中共轄下的某種特攻單位。
我近期聽明居正老師的分享,他身為反共的中華民國派,提出來的疑惑是:國民黨明明曾經被共產黨打得落花流水、卻沒有記取歷史教訓,百年來始終被中共的民族主義統戰口號所蒙蔽,竟然還想利用中共來達成自以為的政治目的(反台獨等)。他認為國民黨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合法性奠基於於民主自由的價值、與民主陣營的國際同盟,是再一次重蹈百年前聯俄容共的歷史覆轍。
國民黨之所以再度走向今天的「聯共」之路,遠因在2000年國民黨意外敗選,面臨到親民黨外省中堅集團、李登輝的台聯本土菁英出走分裂,黨中央連戰出現了領導危機。連戰雖然有本土色彩,原本也是李登輝路線的欽定人選,但連戰敗選情急之下,卻選擇了再度聯共,而與外省菁英的馬英九意識形態不謀而合,於是國民黨不分本土派或外省菁英派,全力轉向了聯共路線,錯過了「台灣國民黨」的合法性改革契機。
日後國民黨發現中共日益壯大,每個派系都可以在其中輕鬆獲得「兩岸中間人」的好處,在這種利益誘導下,有點像是成癮的狀態,國民黨因而放棄了比較困難的合法性鬥爭的路線,放棄與民進黨爭奪本土詮釋權、也放棄與中共爭奪中華詮釋權。國民黨再也無法回頭,全面被聯共利益、地方勢力所綁架。
但國民黨也知道,時間並不站在他們這邊,國、內外情勢都不容許他們繼續以「中間人」角色繼續兩邊得利,特別是在香港反修例運動後、美中對抗白熱化之後。國民黨知道遲早紅利會用完,如同1941年年底日本因為石油存量見底,不得不決定突襲珍珠港、佔領東南亞一樣,日本知道對美宣戰勝算極低,但時間不站在他們那邊,所以只能發動特攻,爭取短暫的資源及時間窗口。
國民黨的壓力不只是來自於地緣政治的對抗,還包括來自中共黨內的壓力,時間因素甚至包含了習近平的個人的身心狀況、統制的穩定狀態,中共必須把握未來五年至十年的機會之窗,在美國及其同盟尚未完全整隊之前、全球供應鏈還無法與中國脫鉤之前、民進黨確定可以繼續執政四年的情況下,設法取得台灣的控制權。這不一定要透過軍事行動、癱瘓現有執政權也是一種方式。
所以整個壓力就丟到了最末端的國民黨身上,國民黨也只能破罐破摔,集體萬歲衝鋒。
但狂暴的特攻行動,反而暴露出國民黨沒有辦法擁有自主的長程戰略,只剩下被動接受指令的短期戰術。所以站在台灣人的角度,可以明確意識到這是全面對抗的訊號,就是台灣的「瓜達康納爾島之戰」,太平洋戰爭中能否擋下大日本帝國持續擴張、能否守住大洋洲門戶的關鍵戰役。
台灣防禦的關鍵無非就是兩項,前線與後勤。前線就是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是否能順利整隊,拉出一個戰鬥梯隊,民進黨野百合世代、幕僚世代都還很完整,40歲上下的青年世代也兵強馬壯、蓄勢待發,但現在卻都還在領地裡屯田,都還沒有徵召編隊,可能甚至都還沒採購駿馬長鞭。賴清德能不能成為邱吉爾或澤倫斯基(或就成為台灣的賴清德),2025年領導格局就是關鍵。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是,20%左右的台灣中堅社群作為社會之盾、戰線後勤。粗估約莫在200萬左右。這群人的價值體系相對完整,具有文化上的話語權,簡單說就是的關鍵少數。他們立場原本並不一定一致,在中共威脅與日增加下,這些社群立場有越來越收斂、團結的趨勢。
20%的人很少嗎?其實非常多,比起1920年到1950年,台灣社會這樣的中堅社群大概就是幾萬人上下(不精確地從當時參與社會運動的人數去推估),當代的中堅社群可能成長了100多倍。
這個社群是國民黨的軟肋,因為國民黨已經放棄合法性鬥爭,等於失去對這群人的掌握。國民黨反向選擇了(他們評估的)數量更為龐大的普羅社群,希望地方派系尋租、透過《財劃法》等肉桶政策、透過「階級間的資訊落差」、來確保選舉上的優勢,簡單來說,他們就是「反公民社會」。
於是國民黨會去刪除公視的預算、中研院的預算,卻選擇把國家預算分給地方派系去分配,這就是因為國民黨在時間壓力下,被迫做出的選擇。
但契機往往發生在少數中堅階層之上。就經驗來看,我們不可能期待一開始100%的人都會投身推動歷史巨輪的行列,一定是少數20%的人先去抵擋、施力,等到通過最大靜摩擦力之後,巨輪開始轉動了,其餘40%觀望的人才陸續加入(當然還有40%左右不知不覺或反動的群體)。例如抵制麥當勞的人可能比例不高,但他們這群人意志堅定、價值明確,所以最後確實可以影響到整體的市場結構。
有堅定而完整核心思想的200萬人,其力量遠勝於無法後設思考的1000萬人。(再以槍決死刑犯、廢死議題來討論,問題不在能不能討好1000萬人,而是會不會讓200萬人士氣渙散。)
所以台灣是否能撐過未來十年鉅變,關鍵就在中堅社群,就是同溫層的你我他。每個人往前一步,歷史就能改變。

~2025.1.16

------

臺灣(中華民國)的未來岌岌可危,中國國民黨(Kuomintang或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與台灣民眾黨(Taiwan People's Party)意圖全面癱瘓行政體系。

「他們沒有想在未來執政,只想要形勢大亂、情勢就大好」

呂秋遠(FB)

說實在話,寫攸關政治的文章不能討好誰,畢竟只要有立場,就會得罪誰。但是,現在的立法院已經變得瘋狂,如果不說點話,真的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我們選出來的立法委員已經一年了,民進黨在立委總得票數上超過國民黨與民眾黨,但是最終席次卻沒有過半,導致這一年來的惡夢。這群民意基礎沒有過半,但是席次過半的國民黨、民眾黨立委,想盡辦法毀掉這個國家。

台灣的憲政體制,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但是他們先擴張立法權,把立法院的調查權設計成比法院還厲害,最後被大法官宣告違反憲法。接著,因為他們知道憲法法院會把關,他們索性想辦法實質廢除大法官,全面封殺大法官人選,並且將大法官可以議決的人數提高到至少九人,造成憲法法院無法釋憲。

憲法法院事實上要處理的違憲法案與行政規則,跟人民相關者超過九成,政治性的釋憲很少,例如幼年性侵害的追訴期,是不是違憲,現在就因為他們的全面封殺而可能停擺。往後行政機關或是立法機關有違憲行為,人民沒辦法有救濟管道。

接下來,他們把財政收支劃分法在沒有經過討論的情況下直接修改,中央政府必須把3700億的金額下放給購買gogoro、亂蓋蚊子館的地方政府,但是中央原本負責的業務,卻不需要移轉給地方,導致預算全面排擠。往後國防預算、勞保基金、民眾的租金補貼、社會住宅、健保補助、農損基金、勞工育嬰留停津貼、體育國手的國光獎金,都可能全面停擺。

他們還試圖修改老人福利法,要讓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不適用排富條款,全部免除健保費,讓年輕人必須多負擔保費,不然就乾脆讓健保破產。只是後來輿論反彈太大才撤案。他們把警消人員的所得替代率提升到最高可以是百分之八十,增加部分由公務預算補貼,但是未來年輕的警消可能會因此領不到退休金,現在已經三讀通過。他們即將把中國配偶取得台灣身份證的年限縮減為四年,而且不需要放棄原有國籍,往後可以透過依親來台灣使用健保,比目前其他國籍的配偶的待遇更好。

他們透過「罷免提議需要身份證影本」這項修改,讓人民因為怕個資外洩,不願意提供身份證,而限縮罷免權,而且在這一屆就適用,直接圖利自己,可以穩做四年不用擔心被罷免。

中央政府總預算,早就應該在去年通過,但是立法院卻還在牛步審查,而且提出了非常多不合理的刪減。他們首先要刪除潛艇研發預算,讓國軍無法保障台海安全。接著,民眾黨與國民黨,提出了諸多刪減提案:

他們全數刪除性別平等業務預算,只因為他們覺得做得不夠好。

他們全數減列公共電視預算,往後台灣的公視無法運作。

他們把所有部會單位業務費凍結或減少七成,甚至有些預算砍到只剩下一元,讓部會的例常業務運作停擺。例如農業部的業務費幾乎全數要刪除,老農福利津貼申領、農民職災保險等等,往後行政業務都無法運作。中小企業業務預算也被刪除七成,往後新創科技、信保基金等無法運作。

他們把警政署所屬業務凍結七成,往後警察教育訓練、水電費、車輛養護、房屋建築養護等等,也得停擺。警方打擊詐騙的業務費,黃國昌要刪除2億元。

他們把陸委會國安預警機制預算,剩一元、NCC的網路通訊加強預算,剩一元。數位發展部的資訊安全防禦體系,剩一元。

他們把中央研究院業務費凍結50億、教育部青年團體補助全數凍結、文化部藝文創作補助全數凍結、國家教育研究院業務費全數凍結。

他們把新青安優惠貸款補助,全數凍結,往後不會有利息補貼。台電補助電費減列150億,往後電費將會大漲。

我們的國防安全、教育資源、中小企業發展、農民福利、健康保險、租金補貼、貸款補助、一般業務進行等等,在未來都會面臨無法運作的窘境。

這樣的立委,究竟在做什麼?他們不願意倒閣,只想癱瘓行政體系,難道我們不應該全面罷免這些人嗎?

你可以不關心所謂的政治亂象,但絕對不是各打五十大板,這群立委,他們沒想要在未來執政,只想要形勢大亂、情勢就大好。不要再想下次選舉不要選他們就好,事實上,我們不一定會有下次選舉。

這次的罷免,與統獨、藍綠都無關,而是跟各位的未來有關。你可能得面臨電費大漲、沒有長照、沒有貸款利息補助、健保破產、租金補助消失、創業貸款沒有、詐騙橫行的台灣。

這種立法委員、這種立法品質、這種刪除預算的方式,不是在教訓民進黨,而是在傷害你我這些平凡的人與未來。如果你不想要這樣的台灣,請支持罷免這些立委。

~2025.1.16


全數減列「公共電視」(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23億的預算,等於就是要叫公視(PTS)直接關台。
~~~~~~
~~~~~~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FB
·
|| 立法院總預算案表決近20小時完成二讀
|| 刪減凍結數史上最高,實際數字待立院三讀統計
#立法院決議將一路表決到預算案全數審議完畢,才休息,過程不斷電表決近20小時,於今天清晨五點半完成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所有公開部分的處理,並改開祕密會議審查機密部分,完成總預算案二讀。
並宣告1/21 (二) #下午1時繼續開會
不過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主持過程中卻亂象不斷例如:表決完,朝野立委才拿到修改後的預算提案,又或者國民黨提案大幅刪除個資保護委員會籌備處預算至1000元,表決通過後,又立即撤案,又或者竟然有同一個機關預算被重複刪減兩次;表決到後面,許多立委更是體力不支。
#最新預算審議進度可參考公視報導
#法規上,需要立法院審議的預算,包含: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含附屬單位預算)、特別預算、追加預算,以及政府所捐助大於50%的財團法人或行政法人預算。
立法院花最多時間,也是目前預算審議亂象的重點是「#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而且僅處理8.7兆總預算中的3.1兆公務預算,關係著五院和其轄下各部會局處。
#快速回顧立法院預算審議流程,每年上半年主計總處都需依照《預算法》45條,編成總預算案並經行政院院會議決,才能在八月底前送交立法院。不過今年立法院在野黨因總預算關於原住民禁伐補助的問題,六度將總預算案退回,直到十一月上旬,朝野才有共識將總預算案交付委員會審查。
不過按照《#預算法》第51條,立法院應在11月底完成總預算案的三讀,且財政委員會審總預算前,會制定審查分配和日程表,原先12月上旬完成各委員會審查報告彙整,不過多數委員會都拖到1月中旬才送交報告,除了導致預算提案,行政機關缺乏溝通時間以外,部分委員會(內政、司法)更保留大量提案,將審查的責任推給黨團協商,顯示部分委員會審查效率不彰的問題。
1/13以前(1/10協商結論),黨團都可以新增預算提案,此階段立委可以針對非所屬委員會進行預算提案,降低審查專業性,且立法院經常在此階段使用「通刪」,凌駕委員會審查結果。#黨團協商,國民黨提出2338案、民眾黨則提出487案 ,再加上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冗長發言,導致黨團協商破局,因此,國民黨.民眾黨面對社會與論壓力,在1/20表決前大量撤案,整合剩727案,並打算在1/21直接表決完畢。
#立法委員預算提案大致有三種:
1. 修正案(含:#刪減案):立委只能針對歲出刪減,歲入則可增加,通常是針對確認浮編的預算刪除,因刪減預算不得流用,且會背負選民壓力,因此近年立法院大量依靠統刪,但統刪難以落實監督,更多只是為了製造立法委員省錢.監督預算的假象,過去十幾年統刪比例大概1%-1.2%左右(大約270億左右),今年更變本加厲統刪將近940億!
2. #凍結案(含:預算凍結之主決議):凍結行政機關動用預算的權力,在合理凍結下,比起直接刪減,更符合立委需求,根據學者羅承宗觀察,立法院預算「以凍代刪」已成趨勢;但凍結缺乏法源,且實務上,若無法準時解凍,則會造成預算執行率低落,甚至實質刪減的狀況發生。
3. #主決議:不去動金額本身,提出附帶條件或期限督促行政機關,不過法規同樣沒有「主決議」三個字,因此效力時有爭論,通常行政機關都會尊重立法部門所做合議決議。
#這一次預算審查過程堪稱史上最亂!
本會期在野黨將立法院通刪陋習發揚光大,在17日院會國、眾人數優勢下通過,通刪金額高達940億,不足則由各部會自行補足,這種 #非理性、 #非專業的監督,除了無來由讓各機關部分計畫難以運作以外,更讓外界難以知道預算刪減實際狀況,弱化立法權。
另外, #各委員會花了超過三個月審查 ,根據各部會實務狀況刪減才刪減67億,但由於立法院是在審議一包「114年度總預算」,因此,各個委員會的審查結果若有部分保留,仍得全數進入黨團協商的環節,導致三小時的在野黨協商結果就可凌駕於專業的委員會審查,嚴重破壞「#委員會中心主義」的國會精神 。
過去立法院也有不少荒謬的預算提案,不過資訊不透明,再加上過去十六年多是一致政府,因此這些荒謬提案通常只被視為態度立場,或和行政機關談判的籌碼,但當前的狀況,是這些荒謬提案不只是態度表示,而是將在未經周全思考下通過,造成國家政策運作的困難,#即便後續提案撤案,都恐造成後續寒蟬效應。
#五大荒謬預算提案類型:
1. #政治報復型提案:e.g. 反制公民罷免,凍結中選會業務費50%(通過)
2. #癱瘓政府型提案:e.g. 將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發展部兩個部會40億的預算「刪減」預算至1元 (最後在野,藍白協商改為)NCC業務預算砍5成、凍結10%預算,數發部則刪減2億元。
3. #民主倒退型提案:e.g. 減列不當黨產委員會關於黨產處理業務預算90%、潛艦國造後續艦凍結50%(通過)
4. #烏龍作弊型提案:e.g. 國民黨廖先翔因中國未履行宏都拉斯買蝦,認為我國外交不力,刪減4億國際合作計畫預算(通過)
5. #邏輯矛盾型提案:e.g. 要求提升,卻提案刪減23億公視預算 ,後改為刪1% (通過)
最後,公督盟也再次強調預算審查應要如期嚴審,而非將附屬單位預算再拖到年底才完成審議,導致立法監督效果薄弱,更坐實立法監督怠惰的狀況。
此外,分享READr 整理目前所有立委提出的預算提案資料,他們持續更新立委預算提案,並架設審查監督平台,帶民眾一同關心國會審理預算案的進程,公督盟也鼓勵更多公民關心預算,共同督促民意代表提出有品質的預算提案。

~2025.1.21




~~~~
從羅景壬(2024)《零日攻擊》(ZERO DAY)前導影片可以得知,為何國民黨、民眾黨對對影視文化出重手。

羅景壬(2024)《零日攻擊》

臺灣的戰爭片會越來豐沛
(2025)《國運之戰》

孫介珩(2024)《聽海湧》(共五集)

許肇任(2018)《憤怒的菩薩》(共四集)
------

這原本是一篇論文,名稱有點長:〈用抹除刻畫指紋:談楊哲一「山水」攝影的礦業風景〉。已經在去年12月19日,於桃園美術館「地方美術館與當代藝評實踐線上學術研討會」發表了。

在 有。好樹 的這場講座,是輕鬆版本的內容,誠摯邀請有興趣的朋友參與。

講題:地景攝影:楊哲一「山水」風景
講者:鄭中信(在地方人文空間負責人)
簡介:楊哲一(2012)「山水」攝影系列以消失與創造的雙向的手法,反應人類世的出現。一方面紀錄中國石灰石礦山在開採過程中,逐漸在地球上消失,為自然締造遺構,展示人類改變地景的力量;一方面反應人類透過拿取的科技,以抹除代替創造,締造自身在地殼上可見與不可見的指紋。藉由黑白攝影照片,與中國宋代山水水墨進行對應,反應當代與古典、工業科技與自然環境的衝擊。
有好樹2022年第一場講座,期待講座與您相見。(聽說講座有可能與作者視訊對談~~🤭🤫)
~2022.1.16
------
每天拍照分享,持續100天的攝影。(Day 62)
(2020.11.15-2021.02.28 )
#持續100天的攝影
#PictureChallenge100
~2021.1.16
------

在屏東市,舉辦一場親子拍照的活動。是由萬吉建設邀請、主辦,歡迎大家參加。

活動:用影像記錄生活:親子拍照趣
講師:鄭中信(台灣兒童攝影藝術推廣學會)
時間:2021/1/16(六)早上 10:00
地點:萬吉G-House品牌館(台糖街65號)

~2021.1.16

~~~~~
歡樂的週末早晨
台灣兒童攝影藝術推廣學會
在地方好
~2021.1.16






------
星期三人文講堂(1/16)活動花絮
梁偉樂/拍攝
~2019.1.16










------
屏東書院 是個幽靜的地方,跟旁邊的[北區市場]有很大的反差。尤其是在早市的喧囂中,更可以感受到些許格格不入的孤獨感。
#用影像支持屏東數位典藏 #地標地景 #孔廟 #屏東書院
~2018.1.16
------
循著[家鄉印記]中的地圖[屏東趴趴走],走訪地方信仰。
在幽靜的道路間,遇見 屏東市 扶風宮 恩主公廟。
#用影像支持屏東數位典藏 #地標地景 #扶風宮
~2018.1.16
------
循著[家鄉印記]中的[屏東趴趴走]地圖,進行屏東市的小旅行。
只需仰頭,便可以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阿猴-阿緱-朝陽門(屏東城東門)。
選擇什麼樣的地名稱謂,大致便可以知悉歷史意識。
#用影像支持屏東數位典藏 #朝陽門 #阿猴 #阿緱 #地標地景
~2018.1.16
------
我瘋了。竟然因為看見藍天而感到開心。
~2018.1.16
------
要以藝術行動的方向思考,才有可能締造攝影的另一次輝煌。
~2017.1.16
------
~2017.1.16 午餐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4.11

  ~2020.4.11 在美濃中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