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搶灘「鎮港園社區大學」,觸角拓展到高雄前鎮。為2025年秋季(明年此時),旗津中洲做準備。(回應2024.11.1,平路《夢魂之地》、王聰威《複島》)
對於高雄區域的社大網絡,逐漸有了雛形。如果再搭配大學課程,以及零星活動,可以通聯屏東、高雄、台南的影像、文學內容了。就課程設計、論文撰寫、人際網絡,各方面來說,都具有發展性。
~2024.11.8
------很感謝佳峻的邀請,可以連續兩天,協同屏科大通識課程,到赤山社區關懷據點上課。在暨大時,因為文史調查、參與社區的緣故,曾以埔里鎮為中心,在各個庄頭、街廓密集活動。這個短暫的帶狀課程,又讓人有種重回記憶的感覺。
社區關懷據點活動的成員,會有行動不變、高齡或超高齡的長輩。因為不良於行、空間受限,為了讓課程有趣,第一天拍肖像照、第二天洗自己的照片,讓長輩體驗照片從無到有的歷程。
赤山社區據點無時無刻都在開玩笑,充斥著歡樂的氣氛。原本感到困惑,當大家陸續上前拍攝照片時,發現成員關係意外的豐富,有兄弟檔(三兄弟)、姐妹檔、夫妻檔、母女檔,一輩子的情誼,也無怪乎可以肆無忌憚、百無禁忌的說笑。另外,社工、廚師也出奇的活潑,如果沒有這些朋友的幫忙,長輩面對陌生講師、學生,恐怕也無法活絡起來。
而活絡之後,就會活絡的困擾。長輩們的玩心大開時,跟小朋友其實沒什麼不同。才開始操作,就有人做好了(社工師說,他們會「趕件」)。當然,沒跟著步驟,自然狀況百出,就會「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老師這樣可不可以」、「老師然後呢?」、「老師幫我做」老師來老師去的叫了😄。還好,大家玩的開心,原本對肖像有避諱的大哥,很有興致的參與第二天活動。
~2023.11.8
~2023.11.8 在屏東萬巒萬金聖母聖殿。
屏南社區大學東港分班的「用手機記錄生活」攝影課,已經脫離文史記錄的領域了,上週與同學們討論策展之後,陸續拋出驚人成果。怎能不驕傲呢!
(這些照片是日常風景,只是稍微停下腳步而已。)
策展場地會打散、灑進東港鎮,期望在麵店、伴手禮品店、騎樓、廟埕……等等地點,進行小規模展示。
~2022.11.8
猜猜看!一群人在那邊看什麼?
從圖書館出來的人,幾乎都會愣了一下,然後短暫停留,拍照留念。標準起手勢。太可愛了!😄
~2022.11.8
~2021.11.8 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Kaohsiung Music Center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