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自畫像
當學生是快樂的事,所以上策展學課程很開心(可以遲到。咦!)。
首先,挑一個舒適的顏色。既然散步的時候都會往樹蔭的方向走,縱使不知道老師要讓我們做什麼,第一時間選擇綠色,它讓人感到舒適。後來用觸覺描繪臉的輪廓,一開始閉著眼睛畫,雖然睜開眼睛後,輪廓覺得奇怪,卻也不排斥,感覺很有趣。
第二個顏色是晚上想要碰觸的顏色。因為喜歡大海,從小在農漁村長大,義務役是海軍艦艇兵,也學過水肺潛水。久而久之生活空間也就有許多藍色的元素。況且夜晚碰觸藍色可以助眠,所以後來用藍色為頭髮、眼睛、眉毛上色。因為要把圖畫紙的毛細孔填滿,頭髮的狀態有違事實。😊
因為用學生身分上課很開心,完全沒有壓力,所以當下的心情繽紛。用繽紛的顏色將剩下的空間塗滿,很符合心境。會用漸層的方式,是模仿旁邊班長的方式。試著用多一點的彩色表達而已。
~2024.10.9
------~2019.10.9 在孫立人將軍行館-屏東。
------
這樣造景充滿了喜感,其實才修剪一個星期而已。
~2019.10.9
------
~2019.10.9
------~2018.10.9 在竹田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
------
~2018.10.9 在竹田驛園。
------
社會參與式課程的困難處,在於保持課程的延續性。同學如果無法持續修讀相關課程,便無法真正的理解課程所要醞釀的課題。為了找尋延續的可能性,吸引同學繼續修課,我與劉明浩老師連續嘗試五個學期的合作,聯合舉辦「基礎攝影工作坊」活動,成功促進同學交流,甚至有同學依序修讀兩門攝影課程。
為了讓效益擴大,更邀請謝如珍老師參與,並與兩位老師們溝通協調,可否將各自的課程「跨文化溝通在社區」(如珍老師)、「攝影的生態關懷」(明浩老師)、「攝影敘事與社會參與」(我)開設在同一個時段,以資源共享、跨班合作的方式,共同舉辦工作坊或演講活動。在相互支持的默契下,讓同學可以在修讀一門課程的同時,有機會認識其他課程的老師,獲得其他課程的知識,引發持續修讀的意願。
為了舉辦系統完整的活動,還請老師們考慮,將課程排在星期一的早上(09:00-12:00),以突破時間限制,規劃橫跨星期五(晚間)、週末假期、星期一(早上),為期三天工作坊(共27小時)。
這樣的嘗試,承擔著巨大的風險,我們都是通識課程,星期一早上是相當不利的時段,課程的內容非常的精實,任何一門課都有開不成的可能性。心裡充滿著壓力。
至今三門課程都能開設,也順利的在雙十連假舉辦工作坊。截至目前為止,雖然都在晚間十點才結束一天的行程,但同學們的參與度依然高昂,隔天都在八點半前完成報到。老師們與志願幫忙的小組長們雖然疲憊,卻也挺著精神持續指導同學們。
這樣的學習態度與教學熱誠,著實動人。
~2016.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