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諾貝爾物理獎(腦神經科學)、化學獎(蛋白質生成)好像很有意思。
~2024.10.16
------
都是偶爾遇到,又恰好不趕時間,才會上捐血車。捐血頻率不算高,記得每次都捐500cc,這是學生時代、當兵時代所刻印的觀念。
因為剛吃完午餐,水分也攝取充足,應當不會有身體不舒適的問題。但這次狀況不太一樣,捐完後隔了一陣子,覺得呼吸不太順暢,感覺缺氧,似乎是貧血誘發了氣喘。意識到「量力而為」,捐250cc可能比較安全。
備註:
兼課學校為了鼓勵學生捐血,有嘉獎的獎勵機制,但衛福部規定17歲以上才能捐血。難怪班上同學沒去捐。不過,勞動部規定滿16歲可以打工!17歲的身體才能捐血,16歲的身體與心智卻可以打工?似乎是個有趣的問題。
~2024.10.16
~2022.10.16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
------
國境解封,國道解放?!🤔️
大概是太久沒開跨縣市的高速公路了,從屏東市到台南麻豆總爺,開國道3號,大概只花四十分鐘就到了。
今天的車輛不算少,跟著前方的車速開,就已經是時速125-130公里左右飛奔,車速算快了。沿路非但沒什麼變換車道,左右兩側還不斷有人超車。大家大概都快被疫情悶壞了,用開車來發洩。😄
備註:老車TOYOTA小藍下次保養,需要檢查一下避震,整路有碰碰車的感覺⋯⋯
~2022.10.16
------
~2019.10.16 在勝利星村 V.I.P Zone 。
------
~2018.10.16 在台灣高鐵左營站 THSR Zuoying Station 。
------
~2018.10.16 在屏東市 慈鳳宮、聖帝廟。
------
黃昏
~2018.10.16 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2016.10.16
------
拼貼拼裝無處不在 🙂
~2016.10.16
------
老人與狗的組合,時常出現於美術館主建築周圍,以及環形走廊與噴泉廣場之間。他們總是在這幾個區域散步或是乘涼,如果有機會在黃昏時刻到訪這裡,仔細駐足尋找,一定可以看見。通常帶著狗兒活動的老人,大多是單獨行動,性別總是男性,他們習慣穿著輕便的衣服,神情可能些許嚴肅,但態度極其從容。伴隨出現的狗兒,也總是帶把的公狗,牠們不會主動接近陌生人,卻也不會排斥他人的接近。牠們的體型大多是中型犬,血統也多雜而不純。狗兒不會有繩索牽絆,僅僅套上簡單而鬆垮的項圈,目的只是為了標記家犬的身份,避免被誤認為野狗而被捕狗隊誤捉。
老人與狗之間具有某種奇妙的默契,在移動的過程中,他們各自在屬於自己的路徑上,朝向相同的方向行走。當老人發出特殊的聲響,狗兒會快速的出現在老人附近,然後在路徑短暫的重疊,確認老人的意圖之後,重新調整自己的軌跡。不管他們間隔多遠,狗兒的身體是否被灌木叢或草叢所遮蔽,老人始終知道狗兒的位置。如果看見老人停止了步伐,順著老人眼睛凝視的方向,大多可以看見狗兒的蹤跡。看似疏離的空間狀態,存在著緊密聯繫,他們處在一種近乎對等的姿態,看顧著彼此的動向。這樣的相處關係,也可以在休憩的時候看見。當老人坐下休息的時候,狗兒不會膩在主人身邊,牠會找尋自己舒服的位置,在各自獨立的空間中,做到寧靜而舒適的陪伴。
這張照片是讓我極為深刻的一幕。老人依靠在窗臺邊,狗兒佔據著類似桌面的平台,他們處在不同的位置,凝視著相同的方向,彷彿一對合作已久的伙伴。當老人起身準備離去,狗兒也從容站立起來,各自伸著懶腰,整理慵懶的肌肉筋骨。等到老人離開休憩的空間,朝向某個方向前去,狗兒才隨後離開牠的平台,走向自己的路徑。我喜歡觀看這樣的情景,那總是瀰漫伙伴關係的氛圍,狀似疏離的空間卻充滿著堅實的情誼,在對等的關係中,持續著每天的活動。
突然間接到阿保過世的電話,讓人感到錯愕,一時之間難以言喻內心的情緒。我一直思考著,在他最後的路程,不論是他、我、大家......是否沒有遺憾。
1998年夏季,三十個人帶著各自的理想與熱情在墾丁相遇。兩個月的短暫情誼,在經過十幾年之後,仍然緊緊相繫。
只是,時空變遷難料,依然貫徹理想初衷,走在保育最前線的阿保,卻意外的在2010年傳出開刀訊息。
經歷了十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密集的住院觀察,上帝給予最美的禮物,在耶誕節前夕,得以順利出院。
......雖然接到電話,已經經過了幾天,依然難以接受,阿保極具生命力的年輕身軀,驟然離開。看著當時出院的阿保......希望他......脫離病痛、一切安好......
哀悼阿保
~2011.1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